民族要復興,鄉村必振興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。為此,無錫市委組織部聯合相關部門下發《關于堅持黨建引領開展“雙百行動”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》。作為此次行動中肩擔重責的“主力軍”,宜興市積極響應上級號召,迅速組織開展行動,第一時間對重點提優村、重點幫促村開展機制化幫扶,通過揚優勢創特色、攻弱項補短板、抓基層打基礎,著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。
在落實“雙百行動”的過程中,黨建“一村一策”、發展“一村一策”雙輪驅動優勢進一步顯現,一批“機關+鎮街+村社”立體式“書記項目”有效崛起,“六聯六共”黨建聯建模式持續優化……“雙百行動”全面開花之下,重點幫促村產業質量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,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;重點提優村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,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效果加快彰顯。
建強人才支撐,激蕩鄉村振興“一池春水”
日前,由新華日報社、江蘇省委黨校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的“首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案例”征集活動結果出爐,宜興市周鐵鎮黨委提出的《組織領航,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》案例獲評“2024年度江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創新實踐優秀案例”。案例顯示,以“雙百行動”為契機,周鐵鎮通過舉辦“書記雙月談”、開展“頭雁領航”微論壇等舉措,建強村級黨組織書記隊伍的同時,遴選進入村(社區)書記后備人才庫36人,村(社區)“兩委”成員后備人才庫170人,培養2名定制村干,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撐。
為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,宜興市結合村“兩委”換屆,廣攬賢才,拓寬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來源渠道,選優配強帶富致富能力強、干事創業動力足的村“兩委”班子;優化村(社區)干部隊伍梯次配備,深入實施村(社區)優秀年輕干部“雛雁計劃”,加速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培養,組織實施村(社區)書記及后備人才集中儲備,每個村(社區)至少動態儲備2名35歲以下后備人才;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擔任第一書記,指導建強組織、推進強村富民、優化鄉村治理、服務農民群眾。另外,宜興市持續聚焦“頭雁”隊伍建設工作,構建“1+N”制度體系,推動“書記帶著書記干”,放大重點提優村的示范效應;定期開展增收致富“擂臺比武”、走村觀摩,造濃比學趕超氛圍。
通過育才選優,一批批優秀村干在“雙百行動”中謀新篇,持續發光發熱,為后續鄉村振興工程打下堅實基礎。駐村第一書記、定制村干等“紅色”人才資源成為鄉村振興“智囊團”的同時,宜興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引導、鼓勵青年人才入鄉就業創業,探索招聘鄉村職業經理人,發揮種養能手、鄉土人才等群體的示范帶動效應,促進村民在高效農業、鄉村旅游等方面創業致富。
創新黨建聯建,“六聯六共”促鄉村振興走深走實
近年來,重點提優村、重點幫促村的黨建聯建工作呈現出“百家爭鳴”發展態勢,正是得益于宜興市在“雙百行動”中充分發揮“六聯六共”黨建聯建機制優勢,一方面強化掛鉤結對,健全市領導和市級單位“雙結對”掛鉤機制,一方面優化機關部門結對服務,鼓勵和支持結對機關和結對村開展產銷合作,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關系,推動消費幫扶。除此以外,深化“村村聯建、鎮村聯建、村企聯建”模式,發揮“單位聯村、干部駐村”機制作用,不斷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成效。
在此基礎上,一批黨建品牌脫穎而出,持續賦能鄉村發展?!靶滦略诹w”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品牌成功創建,創新“黨建聯盟+黨員+農戶”發展模式,吸納近500戶黨員經營戶加入,讓“太華富硒”等一批農業成功“出圈”。借力新街街道持續深化“強國復興有我”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,作為重點提優村之一的歸徑社區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稟賦,和潼渚村、銅山村合作,通過整合資源,與“大銅山”片區自然環境資源相融合,形成“紅色記憶”景觀帶,有效擦亮“紅色文化”黨建品牌。
助力紅“鏈”聚能, 推動鄉村產業攀高向新
在丁蜀鎮西望村,由紫砂陶行業黨委發起的“青藍結對工程”人才培育計劃開展得如火如荼。該計劃采用老一輩紫砂藝人與年輕一代結對幫扶的模式,為紫砂陶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動力。這一實踐,正是宜興市以黨建鏈引領賦能產業鏈發展的生動縮影。
在“雙百行動”推進過程中,宜興市探索不同行業黨組織的建設模式,其中,楊巷鎮稻米全產業鏈黨建聯盟充分發揮黨建聯盟各方資源,組建稻米產業化聯合體,探索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的聯農帶農機制,以“組織鏈”強帶動“產業鏈”優,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。與此“同頻共振”的,是進一步推動重點提優村、重點幫促村提升規劃水平,發展休閑農業、數字鄉村、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,推動基層黨建和產業發展“雙提升”。
眼下,隨著“雙百行動”的有序推進,宜興市聚焦“3+3+N”產業體系,不斷提煉經驗、分類推廣,讓“黨建紅”有效賦能產業提速發展,把各地前期可觀可賞的“盆景”,變成后期可供乘涼的“大樹”,確保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碩果。
精準因村施策,深挖項目建設發展“新亮點”
在“雙百行動”的推進過程中,宜興市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制定“一村一策”三年提升行動方案。同時,以“書記項目”為重要抓手,構建起“年初立項、年中巡展、年末展評”的工作閉環,有力地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果。在“精準滴灌”與“量身定制”的振興思路引領下,2024年宜興市申報實施了352個鎮村兩級基層黨建“書記項目”,各村發展呈現出“遍地開花”“百家爭鳴”的蓬勃態勢。
政策引導與資金活水是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關鍵密鑰。在精準施策繪制鄉村發展藍圖的同時,一系列針對性的資金支持與金融創新舉措,正源源不斷地為各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在“雙百行動”的推進過程中,宜興市設立經濟相對薄弱村發展轉化專項資金,專項用于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獎補、經濟相對薄弱村激勵和生態補償。對上爭取省級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14個,優先支持重點幫促村和提優村。
“雙百行動”趕考持續在路上,宜興市委組織部將繼續以黨建為本、產業為主、生態為基、人才為要,筑牢強產興城“主陣地”,描繪鄉村振興“山水畫”。
(宜組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