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7日,在無錫市梁溪區清名橋街道碧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,一場“把支部建進小區”民生項目推進會熱鬧舉行。推進會由梁溪區民政部門提供政策資源,為社區居民量身定制學齡前兒童關愛、新市民子女成長賦能、就創業項目扶持以及銀齡關懷等四大民生項目清單,讓服務真正“沉下去”。
小區被稱為城市的“細胞”,也是基層黨建的“神經末梢”。去年以來,梁溪區認真貫徹落實無錫市委“把支部建進小區”的工作部署,通過加強小區黨支部建設,完善黨群服務體系,提升基層治理質效,將紅色基因融入小區治理,走出一條治理有效、居民和諧的中心城區特色治理路徑。
構建四級組織體系,筑牢“家門口”的先鋒堡壘
只要天氣不錯,每天清晨,無錫悅誠花園小區的林蔭道上總有老人悠閑地聊天。而在兩年前,這里卻是一片車輛亂停、綠化荒蕪的景象。“問題的根源在于缺乏一個強有力的‘主心骨’?!鼻迕麡蚪值拦胚\苑社區黨委書記姚琳說,社區黨委做深做實“把支部建進小區”,將黨組織的工作做到居民家門口。去年春天,由小區黨支部牽頭,該小區黨員、業主代表和物業工作人員共同召開協調會,聯合制定整改方案。半年時間,小區面貌煥然一新。
位于悅誠花園西北方向5公里左右的紡工大院小區始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。小區改造開始前,黨支部組織開展“樓道聽證會”,“黨員中心戶”帶頭組織居民聚在一起提建議。根據民意,施工方逐步“精修”“細化”改造方案,一張張“問題清單”轉化為“成果清單”。“40多年房齡的老小區如今變了新模樣,我們生活舒服又愜意!”小區居民錢大爺說。
延伸治理觸角,首在夯實根基。梁溪區構建“街道黨工委—社區黨組織—小區黨支部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組織體系,推廣小區黨支部“1+7+N”班子配備模式,277名社區“兩委”班子成員任小區支部書記,全覆蓋建成485個小區黨支部。區委書記帶頭領辦“把支部建進小區”書記項目,發揮領導協調機制作用,帶動基層辦好292個書記項目。
集聚優勢資源下沉小區,為基層治理“充電賦能”
在小區黨支部努力下,各方資源聚攏而來,形成基層治理“強磁場”。毛岸新苑小區黨支部攜手黨建聯盟單位—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鏈接多方資源,充分利用小區地面空位,新增智能充電棚200余個,并推動安裝消防噴淋系統,解決居民“充電難”的同時保障安全。
近年來,梁溪區推進480名“三官一律”進小區(網格)、145名城管進社區,建成55個執法示范站點,解決社區70%以上的矛盾糾紛。同時,梁溪區還培育用好“市民觀察團”“市容糾察隊”等自治力量,搭建“紅色客堂間”等協商議事平臺,發現并整改各類問題1.4萬余個。此外,梁溪區還開展“千名干部大下訪、排憂解難促發展”活動,57個區機關部門下沉一線。
在今年開展的“千名黨員進小區 支部共建強治理”行動中,梁溪區各機關黨支部發揮主觀能動性,推動本支部黨員、資源、力量下沉小區,協助小區黨支部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居民群眾急難愁盼;集中部門資源優勢、做好為小區黨支部賦能提效工作,主動對接市區職能部門,發揮組織協調能力推動問題解決。
物業管理提質增效,居民幸福底色更足
在山北街道惠華新村,翻新后的柏油路面平整干凈,墻面穿上青灰色的“新衣”,廢棄的老舊車棚被改造為智能充電車庫……小區舊貌換新顏,得益于國有物業企業入駐和老舊小區改造,離不開小區黨支部和物業的緊密配合、同向發力。
物業管理是城市現代化管理和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關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,是與居民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之一。梁溪區以物業服務中的堵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,構建區、街、社三級聯動的行業黨建體系,推動小區黨支部、業委會、物業企業成員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,全區累計獲評5個省級、9個市級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示范點。該區加快推動業委會(物管會)組建,自治組織覆蓋率已由2023年的15.8%上升到目前的72%;制定《物業(住區)管理100問》等5本指導手冊,成立“商品房小區服務提效”“安置房小區管理提質”“老舊小區治理提優”3支先鋒隊;探索實施酬金制等物業管理模式,同步提供家政等增值服務,居民滿意度明顯提升。
下一步,梁溪區將繼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持續匯聚資源、整合力量,不斷擴大“紅色磁場”,持續輸出“紅色動能”,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。
(李 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