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基層強則國家強,基層安則天下安,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。”基層是國家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,更是連接黨心民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面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基層治理新課題,必須聚焦強基固本,聚力賦能增效,深耕治理末梢,全面賦能基層“小馬達”,方能切實提升治理效能,讓惠民實效更加充盈。
以鑄魂強基挺立組織“主心骨”。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基層要治理,關鍵要靠基層黨組織,只有基層黨組織的“地基”堅強有力,基層治理才能穩如泰山。基層之治,機杼萬端。要持續優化基層黨組織的黨員結構,注重從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返鄉人員、致富能手中,吸納懂治理、善協調的黨員后備力量,并引導其投身環境整治、社區服務、應急處突等一線實踐,為組織注入源頭“活水”。要強化黨組織統籌功能,積極鏈接整合非公企業、行業協會、新就業群體等社會資源,深化黨建聯建共建,廣泛集納智慧,匯聚發展動能。要深化網格治理,著眼解決群眾身邊事、辦好民生微實事,推動黨建網格與治理網格深度“雙網融合”,將黨組織精細覆蓋延伸至街頭巷尾、居民小區等最前沿治理單元,確保黨的組織觸角無處不在、治理力量始終在線。通過以黨建引領治理、以治理實效檢驗黨建,不斷筑牢基層根基,提升治理效力,穩固組織“主心骨”的核心地位。
以疏渠浚源釋放基層“新活力”。基層善治的關鍵在于破解“小馬拉大車”治理困局,只有為“小馬”賦能,給“大車”減負,才能真正煥發基層干事創業的激情與活力。賦能為基,重在權責明晰。要堅持以法為據、因地制宜,針對涉農街道、邊境鄉鎮、沿海鄉鎮等多元特點,科學編制鄉鎮(街道)履職清單,清晰劃定權責邊界,做到事項清、場景廣、特色明,確保基層確權、群眾能懂。要不斷優化協同機制,深化拓展“街鄉吹哨、部門報到”實踐,建強基層治理服務中心,實現“一個中心管到底,一件事情辦到底”。健全網格員與快遞、外賣等新就業群體“1+N”結對機制,動員其發揮“巡邏員”“宣傳員”“愛心員”作用,延伸服務觸角,用心守護群眾安寧。要進一步壓實鄉鎮(街道)干部“三包”責任,推動“三官一律”進網格常態化,確保干部沉下去、問題浮上來、實事干到位,固強前沿陣地堡壘。著力打通數據壁壘,整合數據信息,傾力打造基層治理“最強大腦”,加速實現“數據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腿”,推動基層“小馬”蛻變為強勁“小馬達”,充分釋放基層治理新活力與新動能。
以聚合聯動筑牢陣地“主戰場”。群眾是基層治理的主體,深入群眾、發動群眾、服務群眾是善治的精髓所在。要堅持問需于民、靶向施策,瞄準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節點,特別是民生保障、人文教育等關鍵領域,主動深入社區、田間地頭、車間廠房等一線前沿,廣泛傾聽民意、匯集民智,以問題與效果雙導向深化分析,確保治理舉措精準對接需求、步步貼近民心。要著力健全協同治理機制,不僅要引導居民群眾、企業員工積極投入,更要有效吸納外賣小哥、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融入治理網絡,通過貫通組織優勢與服務效能,實現多元主體的群策群力。積極融合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于基層治理實踐,通過網絡選樹“熱心好鄰里”“善治合伙人”等身邊榜樣,以典型模范引導群眾由“要我參與”轉向“我要守護”,持續激發基層治理活力,真正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建強并筑牢善治的堅實“主戰場”,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立體化治理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