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泰山挑山工不敢在“快活三里”久留的故事,以此告誡全黨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。泰山半腰有段平路叫“快活三里”,游客常在此歇腳,但挑山工為避免腿腳懈怠,通常不在此久留,而是保持節奏、一鼓作氣直達山頂。抓作風建設亦是如此,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松懈,必須快馬加鞭、乘勢而上,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為奮進新征程保駕護航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黨的作風建設得到了明顯好轉,黨員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更加高漲、廉潔自律的形象得到重塑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彰顯。2024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,94.9%的受訪群眾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成效表示肯定。這是老百姓給我們黨投下沉甸甸的信任票。然而,作風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、持續的過程、漸進的過程。面對來之不易的成績,倘若徜徉于眼前的“快活三里”,滋生了松口氣、歇歇腳、等等看的念頭,就很容易出現“發懶”現象,那么不良作風就可能會“死灰復燃”,腐敗現象也可能“卷土重來”。
當前,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,這是向全黨干部發出作風建設再發力、再沖鋒的動員令。作為黨員干部,保持好的作風,要從嚴于心,以身作則,做到“梨雖無主,然我心有主”。這“主”,指的是內心的寧靜、思想的清純、做人的準則和做事的態度。“心有主”,并非憑空而生、無端而就,其源于理論上的清醒,更需以持續強化的理論武裝筑牢信念根基。黨員干部當以學習教育為契機,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,細照篤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,讓黨性修養內化為“日用而不覺”的行為自覺、升華為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政治品格,以理論清醒校準信念坐標。要防微杜漸,從小事做起,從點滴做起,時刻警惕“第一次”,最終實現“去小惡以保本真,積小善以成大德”。
保持好的作風,還要從嚴于外、制度護航,做到“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”。抓好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、持久戰,應向制度建設要動力、要長效,通過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各方面制度的相互配合、有機聚合,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。要把織密制度“防護網”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環節、查擺整治的重要內容,深入查找和堵塞制度方面出現的“牛欄關貓”“鳥籠關虎”漏洞,進一步完善細化相關規定,形成一批科學完備、務實管用的制度成果。要堅持嚴的基調,堅持問題導向,從大處著眼、小處著手,不放過一頓飯、一餅茶、一包煙的作風問題,以“露頭即打、動輒則咎”的鐵腕執紀形成強力震懾,讓鐵規禁令成為破除作風頑疾的利器。
(連云港市連云區墟溝街道 杜寧寧 連云區委組織部 潘甜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