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:“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,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?!秉h建是鄉村振興的“定盤星”,亦是基層治理的“指南針”。唯有以黨建為引領,方能凝聚各方合力,繪就鄉村全面振興的最美畫卷。基層黨組織需以組織建設筑牢根基、以產業發展激發活力、以治理服務強化質效,讓黨建引領的政治底色、發展亮色、民生成色交相輝映,書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嶄新篇章。
在強基鑄魂中激活全面振興“紅色引擎”?!爸Р繌姡瑒t鄉村興;堡壘固,則民心聚。”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“主心骨”,其戰斗力直接決定著鄉村發展的加速度。要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,必須下好組織建設“先手棋”。構建黨建“共同體”。創新黨建聯建模式,通過“跨村聯建”“村企共建”等方式,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抱團發展。探索“強村帶弱村”、“企業反哺農村”的合作機制,推動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,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。選優配強“領頭雁”。推行“雙向優選、多維引才”模式,既從本土挖掘有能力、有擔當的致富帶頭人,又積極引進返鄉大學生、退伍軍人等高素質人才,實現“能人治村”促發展。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,讓他們安心扎根農村,成為鄉村振興的“主心骨”。淬煉干事“先鋒隊”。有計劃地安排年輕干部投身重點項目、重要工作和基層一線,落實年輕干部導師幫帶制度,選派經驗豐富的科級干部與年輕干部結成對子,讓年輕干部在實踐中經風雨、見世面、長才干,在鄉村的廣闊天地綻放光彩。
在產業賦能中提振全面振興“金色動能”?!爱a業是根,富民是本?!编l村振興,關鍵要讓產業成為撬動發展的“支點”。唯有立足資源稟賦,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,才能讓鄉村既有“顏值”又有“產值”。念好“土”字訣。充分挖掘本地土地資源潛力,通過土地入股、土地流轉等方式整合分散土地,發展規?;N植、標準化生產。創新“黨委統領、支部領辦、小組帶頭”的經營模式,發揮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,幫助找準路徑、選對產品,讓土地生金、資源增效。打好“特”字牌。借助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,引進文化、旅游等特色產業,探索走種植與采摘研學、民宿體驗、文化休閑融合發展模式,打造集觀光、休閑、體驗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,形成獨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,讓“小特產”變身“大產業”。唱好“產”字歌。建立“專家下沉+基地示范”機制,邀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,提供全程技術指導,推動特色產業做精做強。深化與電商平臺合作,打通供應鏈、運輸鏈、銷售鏈,讓更多本地特色農產品流向市場、走進“千家萬戶”,實現“種得好”更“賣得俏”。
在優治善治中濃厚全面振興“幸福成色”。治國有常,利民為本;基層治理,需以民為先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,還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創新基層治理模式,提升服務水平,讓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。構建“一張網”覆蓋全域。健全“黨委統籌—網格黨支部—黨員聯絡點”三級聯動架構,調整治理單元與黨組織覆蓋范圍的精準對接度,構建“全域感知、即時響應、高效處置”的治理閉環,從機制上保障“小事就地化解、大事協同處置”。凝聚“一股勁”共治共享。以黨建品牌為紐帶,創新“正向激勵+多元參與”機制,將志愿服務、民生實事等工作轉化為可量化、可激勵的治理項目,激發群眾主體意識。推動政府部門、社會組織、專業力量等多元主體深度融入網格,構建“專職隊伍+志愿力量+專業資源”的治理共同體,讓民生服務從“單向供給”轉向“多元共創”。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務暖心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建立“一站式”綜合服務平臺,推動服務流程再造和資源整合。堅持以精細化服務破解民生痛點,構建“線上線下融合、訴求響應快速、服務覆蓋全面”的服務網絡,真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民生發展成果更公平、更直接地惠及全體群眾。